NEWS最新消息

2025/09/17 陪伴中成長,奮興再出發 2025年中國佈道會董事與牧長退修會

20205.09.17.[高雄訊] 

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於2025年9月16至17日,假高雄義大天悅飯店舉辦為期兩天的「董事與牧長退修會」。此次主題聚焦於「陪伴與成長」,吸引來自北中南超過八十位牧者與領袖參與。在紛擾的世代中,牧者們透過角色扮演、教會建造經驗交流及共同面對挑戰的深度對談,再次回應上帝對教會的呼召。

牧養重同理共情,角色扮演助提升能力 

思恩堂美福教會王正瑋牧師以創新的方式引領牧者們進入「陪伴式牧養」的操練。他將時下流行的「劇本殺」轉化為牧養訓練工具,透過牧者、會友與觀察者的角色輪替,引導參與者思考如何在牧養現場中同理、傾聽與回應。 

活動中將參與者分組,每個人輪流扮演牧者、會友與觀察者三種角色。透過五、六個虛擬的生命困境情境(如憂鬱、家庭破碎、價值迷失等),參與者練習以關懷的角度陪伴需要幫助的人。在模擬的情境中,牧者需細心傾聽,並針對會友的難處給予關懷與引導,最後以禱告與祝福陪伴他們。透過這樣的角色扮演與情境操練,不僅能幫助牧者換位思考、培養同理心,也使他們在實際牧養中更能貼近羊群的需要,成為建造生命的重要訓練。王牧師指出:「人事時地物都會影響一個人做決定,而從聖經中常可看到神用不同的環境情境幫助人學習功課。」這樣的角色扮演不僅幫助牧者進行換位思考,更提升了同理心與屬靈敏感度。

從屬天醫治到門訓,多元策略興旺福音建造教會 

此次退修會中,各教會牧者分享不同的牧養恩賜與策略。台中思恩堂傳動教會杜智弘牧師分享「屬天醫治」課程,幫助信徒處理內在傷害與靈性重建。杜明達牧師強調「乾草堆禱告運動」的重要性,鼓勵教會跨出本地,積極投入宣教。

思恩堂豐富教會郭寬宗牧師分享「幸福小組」的佈道策略,看重靈魂的寶貴;思恩堂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則透過「近身式一對一門徒訓練」,強調《提摩太後書2:2》:「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。」 各樣事工的核心皆回到「看重福音的價值」。郭牧師指出:「沒有付不起的代價,只有看不見的價值。」唯有當弟兄姊妹看見天國的寶貴,才會甘心樂意地付出與委身,而當教會中每一個人都看重傳福音的價值,我們就能建造生命增長的教會。

沒有付不起的代價,只有看不見的價值 

思恩堂豐富教會推動幸福小組事工,多年來已經使教會人數大量增長。弟兄姊妹們也看見了拯救靈魂的價值,而願意積極付上代價傳揚福音。 郭牧師分享兩個經歷談到看見價值的重要性。他提到在台中市,有一位老先生擁有一塊珍貴的「寶地」,儘管周圍都已蓋起高樓,他仍堅持不賣,因為他認為這是祖先傳下來的,不能輕易出賣。然而,當他的大兒子考上美國哈佛大學卻沒有錢讀書時,老先生最終選擇賣掉這塊地。老先生並非「付不起」賣地的代價,而是因為他兒子的教育,在彼時對他而言,具有「比土地更重要」的「價值」。當他看見了這個更高的價值,原本「付不起的代價」就願意付上了。 

郭牧師繼續分享金瓜石的博物館展出一塊巨大的黃金,許多人排隊觸摸,但他感嘆無論摸5秒或50年,當人離世時,這些世上的財寶什麼都帶不走。人們不願為天國的事物付出,並非真的「忙碌」,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看見「天國的價值」。

看見天國的價值,甘心成為門徒 

思恩堂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分享,近身式一對一的門徒訓練和教會事工。天國的價值驅動付出: 如果弟兄姊妹沒有看見「天國的價值」,他們就不可能為此「付出」。許多人可能覺得門徒訓練是「被監督、被要求、被控制」。然而,當他們真正投入門徒訓練,並親身經歷到「天國的權柄」,例如禱告蒙垂聽、醫治發生、上帝供應所需時,他們就會發現做門徒是一件「多麼棒的事」,並樂意付出。

門徒訓練是蒙福而非要求,帶人做門徒不是要求別人,而是使他們「蒙福」,因為愈是多多來到上帝面前,所蒙的福就越多。做門徒是經歷「天國的寶貝」,而非一種約束。當門徒訓練者成為好的榜樣,甘心樂意地付出和陪伴,他們帶領的人也會被激勵,看到其中的價值,並願意去帶領更多人,形成循環。

回應挑戰:台灣教會的困境與轉化契機 

此次退修會,楊中生牧師深入剖析了當前台灣教會的五大挑戰,包括:成長停滯與信徒流失、牧者自我價值受損與事工果效困境、會友身心靈的危機與創傷未解、宣教使命感淡薄、牧會艱辛與家庭壓力沉重等。自疫情以來,台灣基督徒人數幾乎銳減了50%。牧者可能因教會規模較小而產生自卑感,覺得不如人。 楊牧師認為,教會應建立「健康能夠生養的教會」,將重點放在「生養眾多、遍滿地面、治理這地」。發展「門徒養育系統」,使其「系統性」且能幫助信徒「靈性長大成熟」,不僅能自己得救,也能「去救人」和「養下一代的人」。當耶穌「呼召門徒」,賦予「大使命」及倚靠「聖靈能力」,將「救人」視為教會一切事工的目標。楊中生牧師強調其教會在疫情後在「門徒訓練」上有很大的突破。

面對這些挑戰,牧者們從「內部培訓」與「外部合作」兩方面提出具體對策。思恩堂傳動教會杜智弘牧師多年來推展屬天醫治課程系統化,「屬天醫治」一階和二階課程,目前已訓練超過500人次。課程有助於牧者與信徒處理根源問題(如羞恥、懼怕、創傷與家族咒詛等),幫助牧者和信徒建立「健康的核心身分」,認識自己的價值與寶貴,從而克服自卑感。

攜手同心完成大使命 

退修會的尾聲,杜明達牧師提醒眾人:「教會不是重點,教會是神手中的工具,為了完成大使命。」他指出,許多教會誤以為要「先強壯才能宣教」,但真理卻是「忠於大使命,教會才會強壯」。正如使徒保羅的心志:「我不以福音為恥;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。」(羅馬書1:16)重要的不是教會的大小,而是教會成員是否願意完成大使命。因此每一間教會都應該打造成「宣教佈道為導向的教會」。

若將傳福音分為「近處傳」與「遠處宣教」。而宣教,這是中國佈道會的使命異象。 在這場深具啟發的退修會中,牧者們不僅彼此陪伴,更再次被神更新。透過看見天國的價值,讓我們甘心樂意地背起十字架,傳揚福音得著靈魂、建造教會。正如主耶穌所說:「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……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約翰福音13:34-35)。